让个人信息安全锁更牢靠

发布日期:2021-12-2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705

【导读】:今年以来,工信部持续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常态化检查力度,先后三次组织对用户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对未按照要求整改的APP进行下架处理。

  因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爱回收、豆瓣、唱吧等106款APP被工信部要求下架。今年以来,工信部持续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常态化检查力度,先后三次组织对用户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对未按照要求整改的APP进行下架处理。这不仅向互联网企业和平台表明,个人信息“安全锁”不容撬动,收集用户信息必须有边界,也促使人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安全锁”更牢靠。

  一段时间以来,线上线下信息过度收集让用户担心隐私泄露。在某一APP上浏览、购买产品,而其他APP会推送相关内容;下载文字编辑APP,需获取通讯录权限;在公共场所,人脸信息未经许可就被采集和记录……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一系列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频频曝光。除不当收集利用之外,一些企业或个人更是明目张胆将个人信息摆上交易桌,明码标价贩卖个人信息,由此滋生出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个人信息泄露、买卖、诈骗的黑色产业链。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是宝贵的数字资产,保护个人信息权益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超过10亿,网站数量和APP数量分别超过422万个和302万款。人们在享受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信息收集处理的尺度、界限有着高度的敏感。

  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对于超范围收集信息、非法盗取等行为必须依法打击,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法律震慑。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明确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11月1日,我国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数字时代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有了全面的基础制度保障。该法规定了违法行为惩处规则,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最高可处5000万元罚款。执法是最好的普法,工信部对相关APP进行下架处理,既有利于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也给滥用个人信息、不认真整改的企业一记棒喝。

  互联网企业和平台也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此前,工信部曾就《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进行解读,指出要建立与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清单,让用户知道企业收集了哪些信息,信息将被共享到哪里、用在何处。企业和平台不能再揣着明白装糊涂,比如在用户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条款上不能耍花招,动辄用长篇累牍的专业术语给用户造成理解障碍,而要以显著方式、清晰易懂的语言真实、准确、完整告知。事实上,企业注重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也就是在保护信誉、维护口碑,更能赢得用户的青睐和信任,有利于创造商业价值。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任重而道远。强化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推动企业进行合规改造,监管部门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多角度协同发力,共同形成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氛围,让个人信息“安全锁”更牢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鹃)

分享到:
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