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综述(2023年11月1日--2023年11月20日)

发布日期:2023-12-05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217

【导读】:《信息与分析》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主要刊发为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形势分析、社会保障研究、收入分配改革、人事人才动态等信息摘编和专题分析报告,面向部属各单位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其中的“动态综述”、“宏观经济与就业主要指标监测”、“就业形势分析”等的系列报告广受好评。

动态综述

(2023年11月1日--2023年11月20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就业形势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央视网:11月15日,国新办就2023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从10月份当月情况看,在稳就业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尤其是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趋于活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这样三个特点。

一是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稳。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与上月持平,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是5.3%,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

二是农民工就业有所改善。10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6%,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

三是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10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下阶段,随着经济持续恢复,用工需求继续扩大,就业形势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就业形势持续改善。


超2成考生为逃避就业选择考研 名校毕业生“向下兼容”“双非”院校

中国网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已经结束。据数据分析测算,2024年报考人数或将再创新高,突破500万大关。考研大军逐年壮大的背后,是高校毕业生对个人发展和就业前景的高期待,是“随大流”的迷茫,也是暂时逃避就业压力和择业困境的“缓兵之计”。

1.报录比6:1近2成毕业生选择读研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考生报名人数连年攀升,从2020年的341万人,到2023年增至474万人。据数据测算,2024年报考人数将首次“破5”。在考研大军不断扩容的同时,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这使得研究生报录比基本保持稳定不变。就2022年、2023年数据测算显示,除去保研招生名额后,考研报录比分别为5.6、5.7,也就是说约每6位考研报名同学中会有1人被录取。

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也呈现出更加突出的趋势。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持续提升,从2018届的14.7%逐年增至2022届的17.9%,上升了3.2个百分点。

2.“逃避型”读研“冒头” 名校毕业生趋于“向下”深造

据麦可思数据调查显示,2022届分别有52%、47%的毕业生因就业前景好、职业发展需要而读研。但除理性选择外,“随大流”或“逃避型”读研选择有“冒头”趋势。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

通过对应届本科生读研动机变化分析发现,近五年因就业难暂时读研、随大流而读研的比例上升。2022年,毕业生因就业难选择暂时读研比例达22%,较2018届增长4%;随大流而读研毕业生比例达7%,较2018届上升2%。在就业压力和择业困局的双重“夹击”下,读研深造更多地已经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和求职迷茫时期的“安慰剂”。

在这其中,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被迫“向下”考研。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五年“双一流”院校应届本科毕业后读研的群体中,到“双非”读研的比例逐年升高,从2018届的3.8%上升至2022届的5.8%。这在地方本科读研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2022届期望考入“双一流”高校的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占比为44%,较2018届降低7个百分点。


香港失业率微升至2.9%

中国新闻网: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1月16日公布,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上一阶段(7月至9月)的2.8%,上升至8月至10月的2.9%。就业不足率在该两段期间则保持不变,维持1%。

与上一阶段比较,8月至10月各行业的失业率普遍维持在低水平,多个行业失业率保持不变或微降,但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业有相对明显上升。各行业的就业不足率变动不一,但幅度普遍不大。

数据显示,8月至10月总就业人数减少至371.34万人,减少约6900人;总劳动人口也减少至382.92万人,减少约5100人;失业人数增加至11.58万人,增加约1800人;就业不足人数降至3.67万人,减少约1200人。

8月至10月失业率略高于市场预期。大新银行经济研究及投资策略部预计,今年剩余时间香港失业率将维持略低于3%,特区政府“行业输入劳工计划”建造业等行业申请陆续完成审批,加上施政报告中多项吸引外来人才计划,或助纾缓相关行业的劳动力不足。随着消费和旅游相关活动的稳定增长,加上多项节日及餐饮推广活动促进香港夜经济,短期或增加餐饮零售业人手需求,相关行业失业率有望保持较低水平。

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表示,访港旅游业和本地消费短期内将继续支持经济增长。尽管外围环境困难或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劳工市场未来数月应会维持紧绌。


人工智能为美欧就业市场带来新“变量”

经济参考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提升和相关应用的增加,美欧就业市场受到错综复杂的影响。业界预计,随着“人机协作”磨合改进后,新的工种和人才将令就业市场更加活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部分行业也迎来短期“阵痛”,出现岗位缩减。

1.业界依然看好就业市场前景

国际劳工组织(ILO)近期发布研究报告就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发表了乐观的看法,称生成式人工智能更有可能增加就业机会,而非冲击就业市场。

报告显示,大多数工作和行业仅部分实现了自动化。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就业最大的影响是,通过自动化部分工作任务,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其他任务。这可能非但不会完全取代整个职业,反而补充了就业岗位,使工作质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工作强度和工作自主性方面。

2.短期“阵痛”显现

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日前召开首届开发者大会,发布了更新版 ChatGPT。升级后的产品效率、功能令业界侧目。但业内人士随之产生担忧,多个行业的就业状况短期内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据科技媒体报道,跟踪科技企业裁员情况的公司Layoffs.fyi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今年裁员总数将超过24万人。市场人士分析原因称,经济大环境不佳是这些公司选择节省开支、大幅裁员的主要原因。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技术进步也引发一定程度的摩擦性失业。通常来讲,摩擦性失业是指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无独有偶,在欧洲,英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英国电信(BT)已经表示,将在2030年之前削减多达5.5万个的岗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约42%,以大幅削减成本。据外媒报道,其中1万个被裁岗位将来自客户服务部门,这些岗位将由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所取代。

3.就业影响存差异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具有颠覆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增加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率,不过短期会给职场带来复杂的影响。

报道指出,过去几十年,工厂或仓库的机器人已经代替了一些人力工作,而ChatGPT应用背后的这一技术将从数以百万计薪酬水平较高的劳动者手中占据更多工作任务。

生成式AI算法已经能够或预计很快将能够阅读商业、医学和法律文件,并归纳总结出要点。AI初创公司正开发聊天机器人以及文本、计算机代码、图像、视频、设计、语音和音乐生成器。插图画家、医护工作者、演员、教育工作者、法律研究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制药公司技术人员可能是最先受到这种新AI形式影响的职业。

同时,人工智能会改变完成某些工作的方式,或者为低薪岗位的员工创造通过接受充分培训从事高薪岗位的机会。麦肯锡的报告估计,到2030年美国将有1200万人更换职业,比其两年前的预测增加了25%。上班族会因为各种原因更换职业。有些人可能看到他们的工作岗位消失,但也有人会从事更高薪酬的岗位。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今年发布的报告中对数百种职业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以判断这些工作使用生成式AI会有怎样的自动化潜力,该报告估计,生成式AI带来的75%价值可能集中在四个领域: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和销售、软件工程以及研发。

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就业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高收入国家总就业岗位中,有5.5%可能会受到技术自动化影响,而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仅为0.4%。


二、宏观经济

2023年10月份CPI略有下降 PPI环比持平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3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1.CPI略有下降

10月份,受天气晴好农产品供应充足、节后消费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CPI略有下降。

从环比看,CPI下降0.1%。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3%转为下降0.8%,影响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环比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

从同比看,CPI下降0.2%,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降幅扩大。食品价格下降4.0%,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0月份0.2%的CPI同比降幅中,翘尾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与上月相同;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略有回落。

2.PPI环比由涨转平,同比降幅略有扩大

10月份,工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扩张,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由涨转平,同比降幅略有扩大。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4%转为持平。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

从同比看,PPI下降2.6%,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0%,降幅与上月相同;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9%,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0月份2.6%的PPI同比降幅中,翘尾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上月为-0.2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2.2个百分点,上月为-2.3个百分点。


2023年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19409亿元,同比增长2.9%(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15863亿元,同比下降0.5%。从环比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882亿元,同比下降1.3%;第二产业投资132454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278074亿元,增长0.4%。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4%,制造业投资增长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5.0%。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9%。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4.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5.7%,道路运输业投资与去年同期持平,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2.2%。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4.9%,中部地区投资下降0.1%,西部地区投资下降0.5%,东北地区投资下降3.5%。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1%,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9%。


2023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9%。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制造业增长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

分经济类型看,10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股份制企业增长5.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9%;私营企业增长3.9%。

分行业看,10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0.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4%,纺织业增长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2.5%,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7%,汽车制造业增长10.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9.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9%。

分产品看,10月份,620种产品中有371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钢材11371万吨,同比增长3.0%;水泥19121万吨,下降4.0%;十种有色金属655万吨,增长8.2%;乙烯282万吨,增长5.6%;汽车277.9万辆,增长8.5%,其中新能源汽车92.7万辆,增长27.9%;发电量7044亿千瓦时,增长5.2%;原油加工量6393万吨,增长9.1%。

10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4%,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941亿元,同比名义下降0.5%。


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同比增长0.9%

中国新闻网: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03%。其中,出口19.55万亿元,增长0.4%;进口14.77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4.78万亿元,扩大3.2%。

今年10月份,我国进出口3.54万亿元,增长0.9%。其中,出口1.97万亿元,下降3.1%;进口1.57万亿元,增长6.4%;贸易顺差4054.7亿元,收窄27.9%。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10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2.26万亿元,增长1.8%,占我外贸总值的64.9%,比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6.29万亿元,下降10.3%,占18.3%。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5万亿元,增长6.7%。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自欧盟、美国进口增长。前10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5.23万亿元,增长0.9%,占我外贸总值的15.2%。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4.59万亿元,下降1.6%,占13.4%。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3.86万亿元,下降7.6%,占11.2%。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日本贸易总值为1.84万亿元,下降6.5%,占5.4%。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5.96万亿元,增长3.2%。

民营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前10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8.24万亿元,增长6.2%,占我外贸总值的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5.51万亿元,下降0.2%,占我外贸总值的16.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48万亿元,下降9.2%,占我外贸总值的30.5%。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6成,农产品出口增长。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1.43万亿元,增长2.8%,占出口总值的58.5%。同期,出口劳密产品3.4万亿元,下降2.4%,占17.4%。此外,出口农产品5630.9亿元,增长6.7%。

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9.76亿吨,增加6.5%;原油4.73亿吨,增加14.4%;煤3.84亿吨,增加66.8%;天然气9650.8万吨,增加8.8%;大豆8241.5万吨,增加14.6%;成品油3884.8万吨,增加93.6%。同期,进口机电产品5.31万亿元,下降7.6%。

分享到:
信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