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8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60
动态综述
(2025年6月19日--2025年7月6日)
信息中心趋势分析小组
一、相关领域
人才缺口超百万!低空经济火了 好多新工作等你来
央视新闻: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那么低空经济还催生了哪些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又创造了什么样的新价值?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无人机行业运营企业已超过2万家,全年产值约为2100亿元,同比增长39.5%。在低空经济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无人机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拓展,无人机系统工程师、无人驾驶飞行器培训师、无人机物流调度员、低空交通管制员、农业植保无人机操作员、森林防火无人机巡查员、低空飞行数据分析师等就业新方向也应运而生。
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表示,随着5G和人工智能发展,民用无人机在千行百业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在我们掌握了超过200个应用场景,未来几年,民用无人机,也就是低空经济领域人才的缺口会超过100万。
巨大的人才缺口,正是产业飞速发展的体现,以无人机表演市场为例,有估算显示,以活动表演单架无人机费用为500元计算,2000架无人机表演15分钟,即可创造100万元的营收。
某公司商务总监章燕表示,现在一天最多的时候有七八单,巅峰时期差不多一天有八场表演同时进行,像在元宵节、春节的时候,整个活动量是爆满的状态。业务额去年营收接近两个亿,最近在招聘新的人才。
随着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持续扩容,与无人机相关的研发、销售、维修以及飞手培训等一系列岗位需求持续增加。记者走访发现,相关企业对无人机领域的“高精尖”技术人才的需求持续扩大,面对新事物极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是企业最为看重的人才优势。
某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田圣宽表示,研发人员缺口比较大,特别是高精尖的领先技术人才。现在整个低空经济,它是一个新兴行业,面临着很多的新鲜事物,面临着很多的专业技术。
2025全球人才峰会发布《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5》
澎湃新闻:2025年6月27日,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和全球化智库(CCG)在2025全球人才峰会联合发布《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5》。报告揭示全球人才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世界人才中心正从欧美向亚洲扩散,全球人才区域流动呈现规模扩张与流向多元特征。
报告显示,在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数中,中国位居第五(较2022年提升了3名),仅次于美国、韩国、瑞典和日本。其中,中国人才规模指标高居全球首位,展现出突出的竞争优势;在人才环境指标方面,中国位居第二,表明在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和生活环境优化方面成效显著。
报告指出,全球人才区域流动受国际局势与经济发展驱动,呈现规模扩张、流向多元的特征。联合国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24年,全球国际移民数量从1.73亿增长至3.04亿,主要呈现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趋势,中国为第二大移民来源国,仅次于印度。在移民结构上,工作型移民为主流,集中于高收入国家及新兴市场服务业,高技能技术移民成为各国政策争夺的重点。作为“准国际人才”的国际学生群体也备受各国欢迎,在过去20年间国际学生人数增长了两倍。
报告还提到,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与深度渗透,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和职业生态持续重塑,数字人才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据预测,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53.9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45%。尽管自动化技术可能替代约30%的职业活动,但同时也将创造1.3亿个新岗位,凸显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就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为此,报告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深化对人才流动价值的认、以高水平开放推动人才流动、拓展多层次人才交流对话平台、推进人才流动治理平台多元化与数字化、构建数据驱动的全球技能互认与人才流动治理体系等。
我国1至5月职工医保个账共济人次达1.67亿
央视新闻:记者20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今年1月至5月,全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1.67亿,金额220.26亿元。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指将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共济给家人使用,可以通过即时调用被绑定人个人账户、医保钱包转账等方式实现。
今年1月至5月,通过即时调用被绑定人个人账户方式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共济的人次1.67亿,共济金额219.82亿元。通过医保钱包转账方式进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省共济共6.42万笔,转账金额4370.31万元。
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已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其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并实现省内共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用于支付被共济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参加居民基本医保等的个人缴费。
美国6月非农就业新增14.7万人 失业率4.1%
中国新闻网:美国劳工部3日发布数据称,美国6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14.7万人,失业率为4.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美国6月份的就业数据好于市场预期。14.7万的新增非农就业,与过去12个月的月均增幅(14.6万人)大致相当。自2024年5月以来,美国的失业率一直在4.0%至4.2%的区间内波动。
数据显示,美国6月的就业增长主要来自州政府新增雇佣和医疗保健领域,联邦政府则继续出现岗位流失。医疗保健业在6月新增3.9万个岗位,州政府新增岗位4.7万个,社会援助领域新增就业1.9万人。
在薪资增长方面,美国6月份非农部门员工的平均时薪为36.30美元,环比上升0.2%,同比上涨3.7%。
美劳工部同时修正了前两个月的就业数据,4月和5月的合计就业人数比此前报告多出1.6万人。
美联社分析认为,鉴于6月的就业数据好于预期,这可能促使美联储继续维持观望立场,不急于调整利率。
美联储在2022年和2023年曾为应对通胀共加息11次。随着通胀压力缓解,美联储在2024年降息3次,而今年以来的4次货币政策会议均未宣布降息。
二、宏观经济
2025年6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2025年6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3%,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1.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加快。新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改善。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继续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7.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小幅回落。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加快。
2.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总体继续保持扩张。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新订单指数为46.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度有所回升。投入品价格指数为49.9%,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略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与上月基本持平。销售价格指数为48.8%,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降幅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5.5%,与上月持平,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依然偏弱。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多数非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较为乐观。
3.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6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有所加快。
6月全球制造业PMI升至49.5%
中国新闻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但仍在50%以下。
综合指数变化显示,6月份,全球制造业仍运行在收缩区间,但指数连续小幅上升意味着全球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趋升。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在扩张区间运行,仍是全球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支撑力量;美洲、非洲和欧洲制造业均在收缩区间,但恢复力度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6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8.6%,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低于49%,显示美洲制造业保持在收缩区间,恢复力度较弱。欧洲制造业PMI为48.8%,较上月微幅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小幅上升,但指数水平仍未突破49%,显示欧洲制造业延续缓慢恢复态势,但恢复力度持续较弱。
6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7%,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显示亚洲制造业持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且恢复力度较上月提升,较好支撑了全球经济恢复,区域内主要国家均有积极变化。同期,非洲制造业PMI为49.7%,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结束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走势,但仍在50%以下。
分析认为,全球经济恢复仍面临下行压力。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成为当前全球各国在探讨经济恢复路径中达成的基本共识。面对不确定性的动荡,加强多边合作,夯实全球市场需求基础,是保障全球经济稳定恢复的确定性方向。
2025年1—5月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部: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23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79156亿元,同比下降1.6%;非税收入17467亿元,同比增长6.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86亿元,同比下降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5137亿元,同比增长1.9%。
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953亿元,同比增长4.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5792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161亿元,同比增长3.4%。
透过数据看前5个月服务进出口亮点 经济发展“稳增长”积极信号显现
央视网:商务部7月3日发布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7%。今年前5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2543.6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4033.7亿元,增长15.1%;进口18509.9亿元,增长2.7%。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增长。1—5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2492.7亿元,增长5.0%。其中,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较大,金额分别为5384.1亿元、4400.6亿元,增速分别为3.2%、10.7%。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7196.5亿元,增长6.6%。
旅行服务出口增长最快。1—5月,旅行服务继续快速增长,进出口达9200.5亿元,增长12.2%,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其中,出口增长74.2%,进口增长5.3%。